今天是:2024年05月08日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党的建设历史进程研究
https://dgds.sun0769.com  2018年07月10 15:07

郑超华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广东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了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创造了世人瞩目的“东莞奇迹”,使东莞被誉为广东乃至中国改革开放一个生动而精彩的缩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东莞党的建设发展进程,对新时代全面加强东莞党的建设,推动东莞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1978—1989年:东莞党的建设踏上新征程

    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强领导下,县(市)委以恢复确立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组织路线为肇始,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推动东莞党的建设踏上新的征程。

    (一)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县委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联系实际总结经验教训,真正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尽快使农民富裕起来(1980年),到向农村工业化进军(1984年),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1987年),再到建立外向型经济体系(1988年),东莞在第四至七次党代会中,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1985年被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由县改市、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等重大历史机遇,提出适合东莞、适度超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努力把东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政治安定、社会文明、人民富裕的经济开放区,推动东莞建设成为“我国沿海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一个成功典型”[1]。

    (二)恢复确立党的组织路线

    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县委加快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对各级领导班子进行了整顿和调整,一批“文革”中受迫害的老同志重新走上了领导岗位。为促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搞好自身建设,县委从1983年开始逐步实行了民主评议、民意测验、民主推荐基层领导干部的“三民”活动,每年进行一次。同时,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在机构改革中推进干部新老交替,使领导班子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的原则,在知识分子、优秀青年企业家、个体经营者中做好优秀分子入党工作,提高党的战斗力。

    (三)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素质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县委把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上来,经常性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党规、四项基本原则、基本路线教育等,抵制非无产阶级思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1982年,专门成立党员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组织、实施全市党员教育计划。从1984年底开始,分期分批对全县干部进行马列主义正规化理论教育,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民主法制意识、群众观点公仆意识淡薄、不注意走群众路线等问题。1986年,组织干部认真学习党中央有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受四项基本原则教育。1987年提出《关于加强基层党校建设的意见》,决定在镇(区)建立基层党校,有效保障各级党员干部得到常态化党性思想教育。

    (四)恢复健全党内政治生活

    1980年,县委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在基层党组织恢复实施“三会一课”制度,联系实际整顿了党风党纪,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党内民主生活逐步活跃,提高了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严格按照党章要求,按期召开第四、五、六次党的代表大会,并根据行政建制升格实际,及时召开第七次党的代表大会,加强党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加强对党员管理,要求党员做到“三个一”[2],外出党员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1988年,根据党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开始民主评议党员试点工作,成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党内生活重要规范。

    (五)加强党风党纪监督检查

    1979年5月,县委选举产生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建立公社(镇)、机关党委纪检机构,配备纪检干部。纪委恢复建立之后,协助党委整顿党风,严肃党纪,复查历史案件,检查处理违纪案件,做好来信来访工作,监督保证中央精神和党内法规的贯彻落实。创办《东莞纪检》强化党纪教育。1982年,根据党中央精神,县委把实现党风根本好转作为一件头等大事,大胆揭露矛盾、摆开问题,把学习和清除精神污染结合起来,进一步整顿党的组织和党的作风。印发《纠正我县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不正之风的七条意见》《关于不准党政干部、管理区干部经商、办企业的暂行规定》《关于制止党员、干部在建房分房中不正之风问题的十条规定》等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相适应的党内生活新规范,开展农村乡级整党,贯彻落实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关于整党的决定,纠正部分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切实防止资产阶级歪风的腐蚀侵袭,确保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纯洁。

    二、1989—2002年:东莞党的建设迈出新步伐

    从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强领导下,市委深入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坚决惩治腐败,加强党内教育,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贯彻群众路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东莞党的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一)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

    1989年政治风波后,邓小平明确强调:“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后,东莞连续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市几套班子党员领导会议,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建立市委党建工作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并从市委到各战线、镇(区)党委层层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使党建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做一件成一件。1994年9月,市委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精神,继续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把党的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反对腐败搞好廉洁政治

    1989年8月,市委在石龙、石碣开展以“两公开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廉政制度建设试点,制定和公开了50个廉政制度以及办事结果,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随后这一制度在全市铺开。同月,成立市反贪污受贿工作局。从1992年起,市委每年把7月定为“纪律教育学习月”,使纪律教育制度化、经常化。1995年,市委结合中央“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反腐方针,提出了“人不敢犯、人不能犯、人不忍犯”的三步反腐败工作思路和治理目标。1998年,成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从领导结构上保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落实。次年,制定《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对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领导干部,坚决按规定追究责任。1999年,市纪委给全市厅级干部、处级干部和32个镇(街)两套班子成员、人大正副主席建立了“廉政卷宗”。2000年,开展当好“廉内助”教育活动,使家庭廉政文化建设得到延伸和发展。2002年,出台《关于在全市机关开展“法德教育”活动的方案》,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增强反腐倡廉和依法行政的意识。

    (三)强化党内思想政治教育

    邓小平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4]1989年,市委以各级党校为阵地,开展“三个基本”教育[5],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马列主义理论素养。1991年,在全市党员中开展党内法规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党纪观念。1993年,开展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活动。1996年,在全市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教育活动,端正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1999年,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共产党员不准修炼“法轮大法”的党内教育活动,并按照中央部署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三讲”党性党风教育,成为中央在全国17个试点城市之一。2000年,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视察广东时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增强党员干部群众的大局意识、全局意识。2001年,东莞成为广东省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三个先行点之一,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思想素质方面探索新的经验。

    (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委突破传统选拔人才思维模式,拓宽干部选拔任用视野。1991年,在部分镇(区)的管理区选拔具有党员身份的优秀私营企业主回村当党支部书记,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经济工作力量。“九五”期间,市委从建立、完善和改革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入手,严格把好任免程序关、集体讨论关、职数限制关、任职条件和任职资格关、民主推荐和考察关、任免材料呈报关,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免工作。以干部交流轮岗为突破口,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力度,建立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人才库,进一步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2001年,首次实行干部任免票决制和公示制,并向全国公开选拔部分领导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五)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

    1989年,市委落实中央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决定,盯紧瞄准以权谋私、“三乱”问题、财务管理问题、工程发包问题、土地转让问题、集资款问题、贫富差距拉大问题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逐一化解。1990年,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普遍建立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制度,设立检举箱、专线电话,认真查处党政干部以权谋房问题,进一步密切党政机关同群众的关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市委部署开展党员联系户活动,在全市建立“一帮一”“二帮一”“三帮一”帮扶关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加快脱贫致富、走共同致富道路。2001年,市委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给作风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

    (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989年,市委对农村后进党支部进行整顿,从集体经济、生活水平、支部核心、精神文明等方面制定整顿标准。理顺市直机关党组织关系,原市直机关党委改为市直机关工委。1991年,市委提出建设好党支部的“五条标准”[6]。1994年,市委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党员流动中组织关系管理的暂行规定》的精神,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有效解决“口袋党员”组织生活问题。1995年,市委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实施“五个好”目标[7],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1998年,市委实施培养发展农村新党员工程,将优秀分子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成党员,改善全市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同年,要求市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按照“四有”目标进行。1999年,制定《东莞市企业党组织工作暂行规定》,指导和规范企业党组织的运作。同时大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到2000年底,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81个,共有党员2306名[8]。

    三、2002—2012年:东莞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从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到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推动东莞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深化党员干部思想教育

    2003年,市委把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试点活动作为党建工作的“一号工程”,开始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流动党员主要是外来流动党员中开展教育活动。2004年至2007年,在全市党员中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和重要载体,推动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2004年,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考察广东精神,提出在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建设、解放思想方面争当全省的排头兵。2006年,提出对领导干部进行“五破五增”的思想教育,破除阻碍科学发展、不合时宜的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发展。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在全市开展“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学习讨论活动。同年,东莞成为全国23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之一,市委随即展开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转段动员,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2004年,市委围绕“一城三创五争先”的发展战略,制定《关于围绕创新发展能力组织实施五大工程意见》,提出提升领导干部的理性思维能力等“五种能力”[9]。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后,市委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决定,提出着重加强五个方面能力建设[10]。为强化领导干部理论武装,市委创办“东莞学习论坛”(2004年)、“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论坛”(2005年)、“机关大学堂”(2007年)等学习品牌,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按照省委关于开展以“三个走在前面”为主题的排头兵实践活动部署要求,市委提出把2006年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年,在全市组织实施“先锋行动”。同年,根据中央对干部进行“大培训、大教育”精神,决定用5年时间全面加强干部培训,首次组织市直部门和镇(街)正职领导开展全员境外学习培训。市几套班子领导还带头开展闭门读书活动。2012年2月,出台《关于加强市直单位领导班子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镇街领导班子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村(社区)“两委”领导班子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三)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2002年,市委在全市范围推广农村党员联系党务村务工作责任制,促进党员履行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004年,深入贯彻广东省固本强基工程示范点建设会议精神,在全市建立192个固本强基工程示范点,组织开展“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创建新的“五个好”[11]村级党组织和乡镇党委,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2005年,启动“农村百名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培养工程,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确保农村建设事业后继有人。2006年,开展干部“进百村、入万户”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进乱村、进难村、进穷村,有效协调处理转型期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冲突。2008年继续选派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基本实现全市所有村(社区)驻村干部全覆盖。2010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建立领导干部创先争优联系点,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引领发展、维护和谐的重要作用。

    (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2003年,市委借助全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单位契机,在非公经济组织和流动党员主要是外来流动党员中开展了一系列党建工作创新,有效解决了“口袋党员”问题。2004年,首次举办“党旗飘扬——东莞企业党员文化艺术节”,增强党员对党的感情和企业归属感。2005年,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流动党员管理,提出“一站一证一卡系统”管理模式[12],对获得“十大非公企业党员敬业标兵”的党员还可免费入户。2006年,出台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的意见。2007年,探索将10个村(社区)党支部改设党委,开展基层党组织设置改革。2008年,在“两新”组织中全面实行党员承诺制,推动党员志愿服务,有效发挥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2009年,部署开展“特色党建示范区”、“机关党建百佳”创建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个个创特色,个个有品牌”。2010年,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在省内率先设立619个党代表工作室,将全市4549名党代表统一安排驻党代表工作室,为领导干部带头创先争优和党代表发挥作用创造了平台。2011年,成立市社会组织工委,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五)提升反腐倡廉科学水平

    2003年,市委推行“制度式反腐”制度,使反腐败斗争在战略上获得主动。明确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成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领导机构,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宣传教育的总体部署。2006年举办预防职务犯罪廉政教育展览,2007年在市委党校常设东莞市廉政教育基地,提高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自觉性。2009年,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2010年,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建立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2011年,印发《东莞市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实施方案》《东莞市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指导性目录》等文件,以公开透明确保党风廉洁。

    四、2012—2018年:东莞党的建设进入新时代

    从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到现在的6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培育党内政治文化,推动东莞党的建设进入新的时代。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维护中央权威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学习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印发《关于加强纪律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意见》,制定《中共东莞市委关于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东莞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的意见》,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传达学习《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规定》,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彻底肃清万庆良、李嘉流毒影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驰而不息正风肃纪。

    (二)以作风建设为突破重塑党的形象

    2013年2月,市委召开会议,学习总书记习近平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要批示精神。3月,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结合东莞实际推出九方面38项具体措施,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与此同时,狠抓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抓住中秋、国庆、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明察暗访,从严控制各类节日庆典活动,整治“慵懒散奢”,坚决刹住公款送节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经过不懈努力,全市党员干部的作风状况有了明显改进。

    (三)以思想建党为基础筑牢理想信念

    市委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历次全体会议精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特别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进工作。同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深刻的党性洗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四)以选人用人为重点从严管理干部

    完善干部任用政策,以贯彻执行新《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契机,全面清理干部“土政策”,制定下发《东莞市干部任前档案审核暂行规定》,发挥干部档案在防止选人、用人失察、失误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把“严实”要求贯穿干部工作的各个环节,开展“为官不严、为官不实、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改,高效完成“裸官”岗位调整,推进超职数配备干部消化整改,清理规范领导干部企业兼任职问题,开展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抽查核实,启用国家工作人员出国(境)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年度干部选人用人“一报告两评议”,有效防止“带病提拔”。组织实施“丰羽强翅行动”、“百名优秀中青年领导干部培养计划”,通过采取集中培训、驻点调研、挂职锻炼等多种方法,开创立体化培养锻炼干部的全新模式,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履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五)以制度治党为支撑强化刚性约束

    2014年,市委制定《市领导干部外出请示报告制度》《关于规范文件制发若干事项的通知》等制度,开展党内规范性文件清理,进一步更新完善了党内规章。2015年,提出关于加强纪律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意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报告制度、约谈诫勉和履职报告制度,坚持“一案双查”、从严问责,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2017年,印发市委“一号文”《关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的作风建设的意见》,着力解决干部队伍存在的责任担当、能力素质、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印发《2017年度东莞市镇(街道)和市直单位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综合评价方案》等党内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制度治党、依规治党。2018年初,部署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整改和督促检查,推动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六)以全面过硬为目标加强基层党建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持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切实抓好突出问题整改,全力推动各领域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通过组织实施“书记项目”,破解基层党建重点难点问题。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改革,村(社区)党组织全部改设党工委,建立“一核心、两联席、三统筹、四公开、五监督”的村级组织工作机制,有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不断擦亮党代表工作室、“阳光雨”党员服务中心等基层党建品牌,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服务型党组织体系。深入推进区域化大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党建网格化对“智网工程”的全面引领。统筹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对村(社区)、机关、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进行分类指导,在全省率先启动全面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提升工程,园区企业党建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小个专”党建取得突破。同时,还成立市国资委党委,理顺市属国有企业党建管理工作机制。

    (七)以体制改革为抓手深化反腐斗争

    2014年,市纪委和市监察局、市预防腐败局合署办公,同时加强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和监督,成立查办腐败案件指挥协调中心,深入开展市、镇街两级纪委查办腐败案件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2015年,印发《东莞市全面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全市纪检监察改革工作。制定《关于加强市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意见》,深化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改革,扩大派驻机构覆盖范围。2016年,落实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全面实行线索处置和执纪审查“两报告”制度。制定出台《市纪委派驻机构权责清单》《关于加强市纪委派驻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开展派驻机构规范化建设,实现“十有”[13]目标。进一步发挥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作用,完善纪检监察与检察、审判、公安、审计机关“一对一”的日常协调机制。2017年,成立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和巡察工作机构,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2018年,成立市监察委员会。通过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东莞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形成并巩固发展。

    通过40年的不断努力和探索创新,东莞党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了一系列具有东莞特色、时代特点的党建新做法新经验。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东莞党的建设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必须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党的建设宝贵经验,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面加强新时代东莞党的建设,确保东莞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作者单位:中共东莞市委党校)



[1]参见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东莞十年——对我国沿海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一个成功典型的考察》,《人民日报》1988年8月14日,第1版。

[2]“三个一”:一个月过一次组织生活,一季度上一次党课,一年到市、镇(区)党校参加一次轮训。

[3]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4页。

[4]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9页。

[5]“三个基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的教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

[6]“五条标准”:1.有一个能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领导班子,特别要有一个坚强、能干、公道的支部书记;2.有一支能密切联系群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3.积极带领群众发展商品生产,壮大集体经济;4.坚持“两手抓”,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5.注意协调和发挥其他组织作用。

[7]“五个好”:1.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要有一个好书记;2.培养锻炼一支好队伍;3.选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4.完善一个好的经营体制;5.健全一套好的管理制度。

[8]参见东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东莞市志1979-2000(中)》,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854页。

[9]“五种能力”:提升领导干部的理性思维能力、提升全民的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智力资本的经营能力、提升多元文化的包容能力、提升现代文明的行为能力。

[10]五个方面能力建设: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提高驾驭发展能力、提高构建和谐能力、提高攻坚克难能力、提高为民谋利能力。

[11]新的“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

[12]“一站一证一卡系统”管理模式:“一站”就是设立流动党员登记站;“一证”就是东莞市流动党员活动证;“一卡”就是流动党员登记卡;“一系统”就是“两新”组织中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管理系统,对流动党员实行动态管理。

[13]“十有”:有牌子、有必要的办公办案设备、有职责清单、有工作规程、有工作台账、有约谈监督制度、有执纪办案制度、有工作检查制度、有风险防控制度、有工作经费保障。  

编辑:李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