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02日   
  
回忆虎门地区的支前工作
https://dgds.sun0769.com  2009年01月23 11:01
回忆虎门地区的支前工作
 
熊庆新  李记安
 
    1949年秋季,为迅速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以叶剑英为第一书记的华南分局,确定由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组成独立兵团,由叶剑英、陈赓统率,担负解放华南的战略任务。8月,第四、第十五兵团迅速南下。1949年9月7日至24日,叶剑英在赣州主持召开作战会议,着重讨论研究军事行动与支援前线(简称“支前”)的工作,作出了《华南分局关于支前工作的决定》,号召广东全省党政军民紧急动员起来,全力支持大军作战,争取广东战役的迅速胜利。赣州会议一结束,南下野战军即开始向华南、西南进军。
    9月下旬,中共东莞县委在县委所在地大岭山大环村布置支前工作。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财委主任叶彰继负责组织筹备支前工作。从三团抽调部分干部分头组建石龙、莞城、太平支前供给站。10月19日派李记安到太平组建太平支前供给站,任站长。供给站设在太平镇执信路。支前供给站在中共六区委莫宜为书记的区委领导与支持下开展工作。供给站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解放军先头部队的粮食、马草、柴火等供给及后续部队的粮草补给。由于此前虎门、太平属蒋管区,粮食及粮食加工厂均属官僚、地主、土豪、资本家所有,农村大沙田产粮区的粮食历来由官僚、地主恶霸、“大天二”等反动势力掠夺和控制。因而解放初新成立的六区政府及支前供给站没有粮食、马草、柴火,也没有货币。游击区人穷粮少、运输困难,农民肩挑送来的少量粮食,不能解决大部队的粮草急需。供给站根本没有一车一船,也没有油料,初建站只有2人,后来区委从武工队调来3人,也难以应付日益扩大的支前工作的需要。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手上无粮草是当时支前工作碰到的最大困难。为迅速解决支前工作缺粮草缺柴火和运输力的困难,中共六区委召开党、政、武装干部会议,传达华南分局赣州会议关于支前工作的决定,就当前进军与支前工作发展作形势报告,提出支前工作的现实困难、有利条件及解决困难办法,统一全体干部对做好支前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并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紧急借粮,确保军供。向太平各粮食商、柴商等宣传支援南下解放军,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建设新中国的重要意义,解释我们党保护工商业的政策,动员粮商、柴商借粮、借柴支援解放军,并许诺有借有还。通过宣传发动,太平镇的六丰、有丰、大丰、国丰、祥盛等粮商、柴商自愿将存粮加工成大米借给太平支前供给站,保证部队每天大米5000斤、马料1000斤、木柴1500斤的需求,同时提供仓库储存公粮。
    第二,建立健全支前工作机构,充实支前工作队伍。1949年10月25日,东宝支援前线指挥部成立,杨培任司令员,司令部在东莞分设石龙、太平两个支前指挥所。太平支前指挥所由虎门、太平中心党支部书记、六区党委组织委员熊庆新兼主任,李记安任副主任兼太平支前供给站站长、太平公粮仓库主任。太平支前指挥所设在太平镇执信路支前供给站,负责支前方面的布告,方便部队及有关部门与人民群众联系,并从有武工队活动的乡村抽调青年农民、学生15人,从大岭山环治乡游击区调来青年农民、学生10人,充实支前工作队伍,全面开展收管、供应粮草及征集车、船、油料、柴火等工作。
    第三,加强党对支前工作的领导。党委书记带头,领导全区党、政、武装干部,分头深入农村、镇区街道,发动工、农、商、学各界全力支援前线。1949年10月22日至1950年4月底,太平、六区委书记莫宜、张生、万明,莞太宝太水乡蒋管区委书记方东,中共虎门、太平中心支部书记、六区委组织委员熊庆新、太平市市长邓奕光等党、政领导分头领导区干部、武工队、文工队、政工队、税工队、猛虎队等干部战士,深入农村特别是深入大沙田产粮区发动广大农民交公粮、马草。并把农村征收公粮工作与开展减租退押、清匪反霸、稳定社会治安的斗争结合起来。从10月中旬起,全区(包括虎门、太平、长安、厚街、沙田、南沙)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交送公粮高潮。20至50岁左右的青、中、壮年男女都动员起来,出动500多条农艇。虎门的金州、基宁、北梅、小虎、南沙乡;长安的锦厦、乌沙、沙头、厦岗、沙溪、桥头、三屯、厚街、河田、环治乡;虎门的赤龙、怀德、白沙乡,除部分用农艇外,大部分用手推车、人力肩挑,水陆并进,日夜兼程运送公粮交给太平公粮仓库,加工大米供应解放军部队。太平镇搬运工会的搬运工人,亦日以继夜搬运粮食入仓。农民什么时候运来粮食,搬运工人就什么时候搬运入仓。
    在解决粮草、柴火供给的同时,还要急需解决运军需物资及解放军作战所需船只、车辆、油料。太平解放初,支前指挥所没有一船一车,更没有油料。虎门、太平地区属水网地带,人民群众多从事农业、渔业,交通运输主要靠木帆船、农艇。宝太路、莞太路只有几台烧木炭的公交车及10多台私人跑香港载重量很小的人货车。总的来说,那时太平船只车辆少而小,动力不大,燃料不足,远远适应不了解放军作战的需要。
    六区区委、支前指挥所根据太平现有运力的现实情况,就地取材,向太平镇所有船民、汽车司机发布动员令,号召广大船民、汽车司机全力支援前线,尽力为部队运兵运粮,运军用物资。私营汽车司机冒着国民党飞机沿宝太路空袭的危险,晚上往深圳支前司令部搬运汽油。他们吸取国民党飞机白天沿宝太路空袭扫射造成6台汽车人亡车毁的教训,把满载汽油的汽车天亮前驶入树林掩蔽,晚上熄灭车头灯将八十桶汽油、柴油、机油及时运回太平,赶上进军珠江三角洲急需。
    虎门、太平船民、汽车司机运粮草油料,被国民党残部从海上、陆上袭击,共牺牲12人。1949年10月28日,部队急需马草,参加支前工作的武工队员钟成,带领三个船民开船到西大坦运马草。船刚靠岸,蒋军用机枪向运马草的木帆船密集扫射,船上三个船民中弹身亡。就在这危险的一刻,钟成假装中弹落海,连人带枪藏进海边淤泥,用海边漂浮的杂草遮盖头部及鼻孔。蒋军开着电船过来,登上木帆船,看见船上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只躺着三个船员尸体,便下电船往海上跑。钟成听见电船声远离木帆船,便从淤泥爬出来,乘农艇回太平向指挥所报告。指挥所及时派船将木船及船员尸体运回太平安葬,同时做好船民家属优抚工作。
    10月29日,珠江三角洲作战指挥部发布进军命令,两广纵队第二师及粤赣湘边纵队第四支队分别于10月30日、31日由太平西渡珠江,向中山挺进。太平镇船民积极配合,挑选较好的电扒、木机船、木帆船65艘,为解放军运兵运粮、运军需品。11月上旬,胜利完成军运任务。
    野战军官兵多是北方人,大部分不熟水性,不会游泳,不会用船,1950年春季,太平支前指挥所动员竹商、船民提供大批毛竹、船只供解放军战前训练之用。
    1949年10月至1950年4月共7个月,在东莞县虎门地区(辖虎门、太平、长安、厚街、沙田、南沙),中共六区委领导和发动广大工、农、兵、学、商各界共25000人次,积极支援解放战争。1949年,虎门地区农业人口70251人,共交公粮1250万斤,马草50万斤,木柴55万斤,大小电扒、木帆船、机帆船、农艇共580艘,汽车80辆次,汽油、柴油、机油25000斤。借用粮仓、水草仓、祠堂、空屋85间(座),仓容800万斤。虎门人民对支援解放军解放珠江三角洲、海南岛和万山群岛战役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熊庆新,离休前是广东省电子工业局副局长;李记安,离休前是东莞市外贸总公司科长)
 
(载《东莞党史》2006年第2期)
编辑:刘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