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03日   
  
东莞模式:成功与启示
https://dgds.sun0769.com  2009年02月06 11:02
东莞模式:成功与启示
 
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  东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以改革开放为标杆,东莞市委、市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抢抓机遇,率先发展,适时转型,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迅速从一个香飘四季的农业县发展成一个以国际加工制造业闻名的新兴工业城市,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东莞奇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东莞在走过波澜壮阔30年的历史画卷中,以其特有的发展模式,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个典型,被称为“东莞模式”。“东莞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与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剖析这个典型模式,对东莞乃至全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东莞模式的内涵

    东莞模式实质就是东莞作为落后农业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应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它蕴涵着东莞发展道路的经济理论基础、社会历史背景、经济运行机制以及社会建设等方面的丰富内容。

    东莞模式内涵丰富,不断创新发展。在30年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东莞把关注自身的要素作为首要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凭借香港各种优势,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坚持大力招商引资,以发展“三来一补”加工贸易企业为突破口,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循环,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启动工业化进程,促进国内原材料市场的发育,注重消化吸收和创新,发展国内配套工业和第三产业,信息业和现代服务业互为支持,推进内源型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共同发展,全面发展壮大自身经济实力,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东莞模式走过了创新发展的历程:1978年,东莞县委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束缚,走出一条“三来一补”为载体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独特之路,实现了第一次经济腾飞。1984年,东莞完成农村综合改革后,县委提出“向农村工业化进军”的战略目标,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跨越,在全国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先行一步。1989年,市委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治理整顿的方针政策,提出基础设施先行,自筹资金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992年,市委带领全市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旧的城市建设模式,确立“按现代化城市格局建设东莞”的战略目标,加快了现代化建设步伐。1994年,当东莞实现农村工业化后,市委以创新精神,实施“第二次工业革命”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1999年,市委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制定争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正式启动东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工程。2001年,市委分析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国际资本的流动趋势,结合东莞经济发展进程,提出把东莞建成以现代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确立“一网两区三张牌”和“一城三创五争先”的工作思路,加快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007年,市委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的发展战略,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大力推进资源主导型经济转向创新主导型经济,初级城市化社会转向高级城市化社会,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可以看出,思路是连贯的,目标是渐进的,战略是延续的。

编辑:方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