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东莞党组织坚持群众路线的实践与经验
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党走向兴旺发达的政治保证。回顾和总结不同历史时期东莞党组织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和经验,从中汲取营养与智慧,对于目前我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东莞党组织为谋求东莞人民的翻身和解放,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形成优良传统和作风,建立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东莞党组织的活动是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进行的。为东莞人民谋生存、谋利益、谋解放是东莞党组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斗争目标;坚持和执行群众路线是东莞党组织得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在革命战争年代,东莞党组织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建立起血肉联系,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工农革命运动。1924年12月,东莞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中共东莞支部成立。东莞党组织成立后,高度重视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积极组织发动工农群众起来闹革命。大革命时期,东莞党组织主动深入农村和工厂,广泛发动农民、工人开展工农运动,支援国民革命军东征和省港大罢工,有力地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东莞的势力。
紧紧依靠群众,开展革命武装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东莞党组织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1938年10月日军入侵华南后的第三天,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组建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这支部队后来发展壮大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东江纵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东江人民,在华南敌后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在东莞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著名的东江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莞敌后战场成为华南敌后抗战的重要战场。当时,东莞抗日根据地广泛流传着一首《军民齐合作》歌谣:“你在前面打,我在后面帮。挖战壕、送子弹,不怕流血汗。抬担架、送饭菜,大家齐心干。军民齐合作,定把鬼子消灭光!”这是东莞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党的带领下,团结一致,齐心合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真实写照。解放战争时期,东莞党组织组织人民武装,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以及地方武工队。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东莞党组织带领人民武装队伍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两次大“清剿”。1949年9月,东莞党组织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掀起“迎军支前”热潮,配合南下大军作战,于1949年10月17日迎来了东莞的解放。
时刻关心群众,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大革命时期,东莞党组织发动农民成立农会,组织农民反抗地主民团和土豪劣绅的压迫,废除苛捐杂税,实行减租减息,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发动工人成立工会,组织工人与资本家展开经济斗争,提高待遇,改善条件,保障了工人合法权益。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的生活十分困苦。东莞党组织发动抗日根据地的群众掀起大生产运动,并实行减租减息,减轻了群众生活负担,改善了群众生活。解放战争时期,东莞党组织领导广大群众开展反对国民党反动政权的“三征”(征兵、征粮、征税)斗争。革命战争年代,正是由于东莞党组织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这一根本,从而得到了全县人民的真心拥护。在艰苦险恶的斗争环境中,人民群众主动为党组织提供情报、带路、送信、侦察敌情,收养、治疗伤病员,为掩护、保护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许多群众因此奉献了宝贵生命。而东莞党组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数百名党员干部英勇捐躯,其中有莫萃华、李本立、赖成基、李鹤年、陈志仁、陈铭炎、古道等县委领导人。党组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是由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患难与共、肝胆相照而形成的。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东莞党组织为改变东莞人民的前途命运,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曲折发展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巩固了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东莞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克服种种困难,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重大成就。
巩固人民政权,为群众营造平安环境。东莞解放初期,匪特猖獗。东莞县委发动人民群众,大张旗鼓地进行剿匪肃特斗争和镇压反革命运动。到1955年,基本肃清了匪患和反革命残余势力,巩固了人民政权,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威信,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发扬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1950年5月至1953年2月,东莞县共举行了五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的党委和政府征询意见、传达政策、联系群众的协议机关,发挥了人民群众参政议政作用。1954年6月,东莞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东莞建立起来。从此,东莞人民群众有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开展三大改造,为人民群众开辟社会主义道路。1950年到1953年初,东莞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在农村、城镇、渔区相继铺开民主改革运动。尤其是在农村完成土地制度改革,彻底消灭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广大农民群众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第一次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1953年至1956年9月,东莞县委发动人民群众,进行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从此,党带领东莞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大力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早在20世纪50年代,东莞党组织就提出要“领导广大的农民群众走上大家富裕的道路”。在1956年至1966年这10年中,东莞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在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中,虽然遭受严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农业方面,开展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地方工业、教育事业、文化事业、卫生事业、交通运输等方面也有较大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开展整风整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党的队伍面临新考验。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东莞党组织多次开展整风整党运动。解放后,东莞的第一次整风运动是在1950年5月至7月开展的,主要解决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的作风问题。东莞的第一次整党运动于1951年下半年开始,历时3年,期间还开展“三反”(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五反”(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这次整党,纯洁了党的组织和思想,清除了混入党内的坏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促使不够条件的党员自愿或被劝告退党。通过整风整党,东莞党组织加强了自身建设,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持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增强了党的战斗力。
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时期,党的工作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发生“左”的倾向,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偏离了党的群众路线,造成了严重后果。这些深刻的教训,也为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供了历史借鉴。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东莞党组织为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赢得了东莞人民的信任拥护
改革开放新时期,东莞党组织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坚决执行群众路线,群众路线也在东莞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在改革开放中迈出大步。1978年9月,东莞党组织冲破长期“左”倾错误思想束缚,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引进“三来一补”企业。“三来一补”在东莞各镇、村蓬勃发展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东莞地方经济的发展。1982年,东莞县委顺应群众的要求和做法,把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改革的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解放了长期被压抑的农村生产力,使东莞农业生产连续几年获得大丰收。为适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需要,县委还废除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此后,改革以锐不可当之势推向城镇、国有集体企业、商贸流通、财政金融和经济工作的各个领域。东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1984年,由集体和个人集资兴建的高埗大桥建成通车,成为全国第一座“集资建桥,过桥收费”的地方公路桥梁,在全国开创运用市场手段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的先河。东莞的改革开放始终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这是东莞党组织坚持群众路线,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生动体现。
紧抓发展第一要务,努力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党组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努力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回顾35年历程,东莞党组织发展思路非常清晰,发展目标非常明确。从1980年东莞县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到东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历届东莞党组织团结带领东莞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东莞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东莞从传统农业县跃变为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社会转型,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的社会变迁,实现了人民群众从温饱到宽裕小康的生活转变。
坚持以人为本,增进民生福祉。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党组织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东莞在全国率先免交农业税费;率先实行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三大保障城乡一体化;在全省率先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等,这一系列惠民措施,有效地实现了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东莞人民。
加强作风建设,警惕脱离群众危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四个考验”、“四个危险”,东莞党组织把把作风建设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着力点,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惩治。从广泛开展争创“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活动到“整党”,从“三讲”教育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再到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是从加强作风建设入手, 巩固党群血肉联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保持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
四、东莞党组织坚持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
回顾90年东莞党组织坚持群众路线的实践,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四条基本经验。
(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东莞党组织90年团结带领东莞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的历史,充分证明了东莞党组织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并把它始终贯彻于党的全部工作和全部活动之中,进而得到了东莞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在当今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不断强化宗旨意识,不断夯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自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90年来,东莞党组织之所以能够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带领东莞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归根到底就在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这里蕴含着我们党攻坚克难、克敌制胜的全部秘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加强作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东莞党组织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始终坚持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当前,东莞正处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爬坡越坎”的关键阶段,必须紧紧依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优良的作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如果作风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影响我们执政为民的形象,势必弱化推动改革的动力,势必危害转型崛起的事业。我们一定要牢记“两个务必”,坚决反对“四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真正做为民务实清廉,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东莞党组织团结带领东莞人民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的历史,印证了实干兴邦的道理。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之风。要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要坚持勤奋工作、埋头苦干,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坚持不懈地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要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本色,凝聚人民群众强大力量,为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提供坚强保证。
(执笔:林俊强、刘韦玲、蔡瑞芬、刘磊)
|
党史动态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https://dgds.sun0769.com 2014年02月27 23:02
编辑:林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