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02日   
  
悼念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东莞死难同胞
https://dgds.sun0769.com  2014年12月16 15:12
 
悼念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东莞死难同胞
 
陈立平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惨绝人寰的灾难。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多达3500万人。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对中国同胞实施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这是人类历史上骇人听闻的暴行。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首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我们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同时,也深深悼念在东莞地区惨遭日本侵略军杀戮的死难同胞。
     一、遭日军飞机空袭轰炸的死难同胞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对华南的军事战略要地实施空袭轰炸。东莞境内的广九铁路沿线以及虎门要塞一带,成为日军飞机空袭轰炸的主要目标,许多民众因此而丧生,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件如下:
     1937年8月12日,日机首次空袭东莞,石排江边村(现属企石镇)村民10人被炸死。同年10月12日,日机轰炸太平镇(现属虎门镇),居民死伤30余人。10月15日,日机轰炸石龙铁路桥一带,炸死农民40多人。10月20日,日机轰炸石龙镇,居民死伤20多人。
    1938年1月12日,日机轰炸县城(莞城),炸死居民60人,炸伤15人。同年1月,日机轰炸广九铁路樟木头路段,炸死村民16人。4月21日,日机轰炸和扫射水南乡(现属石碣镇),村民死伤20多人。6月1日,日机轰炸清溪,中共清塘区委书记张里夫等11人被炸死。6月21日,日机轰炸莞城、虎门、霄边,死伤30多人。6月26日,日机轰炸广九铁路,樟木头农民死伤20多人,石龙居民死伤80人。7月11日,日机轰炸石龙、虎门,村民死伤26人。8月9日,日机轰炸虎门寨,村民死12人,伤20余人。8月16日,日机轰炸和扫射石龙,村民死伤60人。8月22日,日机轰炸企石墟和铁岗墟,共炸死44人。10月16日,日机轰炸铁岗墟,炸死居民81人,其中有一麦姓全家11口人中9人被炸死,2人受重伤。10月17日,日机轰炸石龙镇,居民死伤数百人。
     1939年10月16日,日机轰炸横沥,炸死村民33人,炸伤村民数十人。同年11月19日,日机轰炸石马(现属樟木头镇)等地,村民死伤数十人。1943年8月8日,日机轰炸大朗镇,炸死居民10人。
     据1940年国民政府广东全省防空司令部统计,仅在1937年9月至1939年底,日机在东莞投弹就达2270颗。以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统计,日机的空袭轰炸造成东莞民众死亡955人,伤312人,死伤不清的567人,总共伤亡1834人。
     二、在日军“扫荡”中被杀戮的死难同胞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全面入侵华南。10月下旬,东莞各地相继沦陷。日军占领东莞后,进行了数十次的“扫荡”、“清乡”,所到之处生灵涂炭。以下为日军一次杀戮10人以上的暴行。
     1938年10月23日,日军占领虎门,杀死民众100多人,其中将一名产妇强奸后把木柴插入阴部致其流血而死。同年10月,日军占领寮旧乡、寮新乡(现均属寮步镇),杀死村民160人。11月23日至26日,日军连续4日在杨西乡牛山(现属东城街道)“扫荡”,杀死村民14人。11月24日,日军攻占塘厦墟,杀死居民15人。同年秋冬间,日军多次到石龙外围的西湖村、京山村一带“扫荡”,杀死村民52人,烧毁民房739间(仅烧剩4间)。11月20日至12月初,日军攻占莞城后,每天都要在新兴坊屠杀几名居民,共有120人遇难。
     1939年2月28日,日军攻入上沙村(现属长安镇),杀死村民12人。同年7月20日,驻虎门日军在珠江口击沉6艘过往民船,船上男女老幼共50多人全部溺亡。10月11日,日军在黄家山(现属石龙镇)杀死村民39人。同年,日军在三联乡(现属寮步镇)杀死村民13人,打伤村民70多人;在寮旧墟杀死、烧死居民10人。
     1940年夏秋,日军对金桔乡大沙村(现属大岭山镇)进行9次“扫荡”,杀害村民62人,烧死村民7人,烧毁民房454间。同年8月,日、伪军在石腰乡塘厦村(现属高埗镇)杀死村民32人。12月20日,日军在横沥打死村民36人,打伤村民30多人。同年,日军在良边村(现属寮步镇)烧死村民20多人。
     1941年4月15日,日军在髻岭村(现属大岭山镇)杀死村民12人,打伤村民14人。1942年7月,日军在漳澎村杀死村民16人。
     日军对东莞民众实行集体杀戮的暴行更是令人发指。1938年,驻虎门日军在一次“户口检查”中,抓捕200多人进行严刑拷打,然后押到新州麻风涌(地名)将他们大部分杀害。1940年9月17日,日军在寮新乡抓走村民100人,其中集体屠杀37人。同年,日军把莞城40名居民押至后底岭进行集中屠杀。1941年8月3日(农历闰六月十一日),日军数百人包围济川乡(现属道滘镇),把3000多名男女老少驱赶到闸口村卢宅和卢氏宗祠、马洲村下闸门禾地堂、金牛村翁和书院、永庆村岐山家塾这四个集中点,分别施以烟熏、毒打、枪杀等暴行,制造了震惊全省的“道滘六一一”惨案。据1941年8月国民政府广东全省保安司令部编的《情况汇编》记载,在这次惨案中,日军共杀害村民100余人,打伤村民200余人。1949年2月建成至今仍保存完整的道滘“国殇冢”,碑文上刻记日军“挨户搜捕三千余人,禁闭祠堂中,日夜熏以毒烟,窒息死者不下二百人,死景惨酷,为立乡以来所未见”,并刻着61名殉难者姓名。又据广东全省保安司令部1941年编的《本省十月份敌军阴谋及暴行调查表》记载,1941年10月4日,日军以试验毒气为名,在石龙施放毒气,居民中毒者366人,其中84人被毒死。1944年4月,日军在清溪乡青塘村的山坳捕捉躲藏在那里的11名小学生,施以酷刑后将他们全部杀害。
     三、在抗击日军中阵亡的死难同胞
     东莞人民在民族危难、家园沦陷的时刻,不畏强暴,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抗战时期,东莞地区有三支武装力量:一支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始终坚持在东莞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是东莞抗战的中流砥柱;一支是国民政府领导的正规军及地方部队,投入了东莞地区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一支为东莞县政府组织的民众抗日自卫团,在自己的家园参加了抗战。这三支抗日武装力量,在东莞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其中伤亡较大的战役有:
     1938年10月21日至22日的铁炉坑伏击战,国民政府军第六十三军一五三师某连与东莞民众抗日自卫团共25人阵亡。同年10月25日至27日的怀德乡守卫战,怀德抗日自卫团及民众300多人殉难。11月5日的第二次怀德乡守卫战,东莞民众抗日自卫团邓绍勋、邓绍荣等六七十人阵亡。11月7日至11日的斗朗村守卫战,斗朗抗日自卫队和村民阵亡33人。11月9日至13日的槎滘、中堂、潢涌阻击战,东莞抗日自卫团小队长卢启明等32人阵亡。11月13日的刘屋村(现属石碣镇)伏击战,东莞县壮丁常备队、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以及刘屋抗日自卫队王尚谦、樊炳坤、刘仲威、刘镜辉等22人阵亡。11月19日的茶山、峡口、石腰乡阻击战,东莞地方抗日团队伤亡60余人。12月11日的莞城攻击战,县民众抗日自卫团伤亡60余人。
     1939年7月4日的良横乡(现为寮步镇横坑村)守卫战,乡联防自卫队郭清健、钟胜就等54人阵亡。同年10月5日的凤岗乡抗击战,国民政府军第十二集团军独立第九旅某营伤亡180多人。同年冬的两渡河反击战,第十二集团军独立第二十旅损失兵力一个营以上。
     1940年12月10日的横沥反袭击,广东省保安第八团阵亡30多人。1941年夏的石排福隆反袭击,广东省保安第八团某连阵亡30余人。
     1944年5月8日的梅塘反袭击,东江纵队独立中队政委李忠(钟若潮)等26人阵亡。同年6月5日的霄边袭击战,东江纵队第五大队中队长黄辉等15人阵亡。11月28日的低涌抗击战,东江纵队三龙大队伤亡14人。
     1945年1月18日的高埗炮楼攻坚战,东江纵队第一支队和低涌抗日自卫队阵亡11人。同年3月7日的冼沙袭击战,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伤亡17人。4月22日至25日的水乡反击战,东江纵队阵亡50余人,另有59人被俘(其中独立中队长周康等35人在广州日军监狱被虐待致死)。5月9日的竹山村(现属大朗镇)围攻战,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伤亡18人,其中猛豹大队政委李少清阵亡。
     据目前所收集的资料统计,这三支抗日武装在东莞地区抗击日军的作战中伤亡1834人,其中阵亡678人(未包括被俘后在狱中受虐待致死的数十人)。
     四、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和平带来的灾难,揭露侵略者的战争罪行,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和指导全市各镇(街道)开展东莞市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工作。根据我们搜集的历史档案、报刊资料以及在全市开展广泛社会调查而综合统计得出的数据,抗日战争时期东莞人口伤亡36000多人,其中直接或间接死亡4000多人。前面所披露的数据属于直接伤亡的数据。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史料已散失,当事人也大部分去世,我们征集到的史料还不够完全,因此抗战时期东莞实际伤亡人数远远不止目前统计出来的数目。
     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铁证如山,不容歪曲和抵赖。然而,侵略者矢口否认日军侵略的野蛮罪行,极力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1940年2月11日,日军在虎门鹅公山上建造一座“兴亚忠魂碑”(也称“日华忠魂纪念碑”),以纪念在东莞战死的日军亡灵。碑身镶嵌一块刻有日文的碑志,碑文将其侵略战争的目的美化为“八纮一宇”(即所谓再建东亚共荣)。此碑于1946年春被当地政府用水泥沙浆覆盖外围,改造为“虎门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1940年6月,日军在莞城的中山公园(今东莞人民公园)盂山上也同样树立一座“兴亚忠魂碑”,碑身镶嵌的一块碑志却用汉字刻写,碑文同样极力美化其侵略战争:“今日本为唤醒黄魂,建设新东亚计,特本其八纮一宇之精神,以领导黄族展其四海一家之怀抱,以协和万邦。故此次出师意义重大。不名之曰兵争,而名之曰圣战。”这两块石碑,现分别收藏于虎门中学和东莞市博物馆内,成为日军侵华的又一罪证。
     事至今日,日本一些政治组织和政治人物仍然没有正确对待和深刻反省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仍然否认日军侵略的罪行,执意参拜那些罪行滔天的战犯亡灵,公然挑战人类良知。我们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悼念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就是要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不忘国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让我们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用不断前行的新成就,告慰为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所有先烈,告慰在日本侵华期间惨遭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载《东莞日报》2014年12月13日)    
 
编辑:林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