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空鸟瞰东莞这片红色热土,视线离开奔流不息的东江,转而凝视静静流淌的寒溪河畔。南国初春,姹紫嫣红,生机勃勃。沿着寒溪河一侧道路行至常平镇桥梓村,驶入大围路,在紫荆花盛开处,可见一座岭南风格建筑,青砖镬耳,庭院深深,古色古香。周淑彬站在门口,准备为来访者做讲解。
■东宝工农革命军总指挥部旧址
“这里是东宝工农革命军总指挥部旧址。”作为桥梓村周氏宗祠革命旧址讲解员,周淑彬对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谙熟于心。1927年11月,东宝工农革命军总指挥部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东宝地区的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
人物档案
赵自选:1901年生,湖南浏阳人。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教官、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军事训练总队长、中共中央南方局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委员。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代理土地委员。1928年任海陆丰农民自卫军总指挥,同年5月在战斗中牺牲。
蔡如平:1888年生于东莞长安霄边村,1924年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共党员,成为东莞第一批共产党员之一。1925年5月任东莞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1927年重组中共东莞县委,任县委书记,迅速整顿组织,建立工农武装,同年10月当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11月任东宝工农革命武装总指挥部总指挥,策划武装暴动。1941年,组织“青年抗日大同盟”,配合游击队打击日本侵略者。1948年逝世。1957年被东莞县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东宝工农革命军总指挥部旧址内部陈列
农民运动风起云涌
日前,记者来到桥梓村周氏宗祠革命旧址,镌刻有“光绪”字样的屋脊,已历经百年风雨。进入桥梓村时,可见沿途紫荆花盛开,人们安居乐业。行走于祠堂内,却是一派“风雷激荡”。
时针拨回到1925年。东莞农民运动风起云涌。
屋厦乡(由桥梓、岗梓、苏坑、塘角和下墟村组成)地处东莞东部,这里之所以能成为东宝工农革命军总指挥部所在地,与其毗邻铁路的区位优势,以及当地蓬勃发展的农会运动密切相关。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屋厦乡连通寒溪河,地处广九铁路中段,河道纵横交错,山丘连绵起伏,战略位置重要。乡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农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周氏宗祠革命旧址也是屋厦农民协会旧址。”桥梓村党委副书记周国良说,“这里商贸发达,村里人见识广阔,革命基础深厚。”
1925年4月20日,东莞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太平镇召开,宣布成立东莞县农民协会。中共党员蔡如平任东莞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至1926年底,全县有农民协会会员近10万人,农民自卫军5000多人,成为广东农民运动的先进地区。县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反抗地主豪绅的压迫和剥削,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建立农民自卫军,打击土匪和反动民团,维护农民群众利益,支援国民革命军东征等。
据周国良介绍,1925年,屋厦农会在广东省、东莞县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兴起的大时代背景下成立。屋厦农会是当时东莞最有影响的农会之一,会员300多人,群众革命基础非常好。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东莞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共产党转入地下活动。1927年夏,中共广东区委派蔡如平、莫萃华返回东莞,恢复和健全东莞党组织。同年初秋,蔡如平召集隐蔽各地的共产党员,重新成立党的领导机构——中共东莞县委,机关设在了常平桥梓周氏宗祠,这里也因此成了中共东莞县委机关的“红色祖屋”。
“这是大革命失败后至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东莞党组织隐蔽活动的重要地方之一——屋厦乡桥梓村旧巷。革命者曾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周淑彬指着一张发黄的老照片说。
1927年11月,在这座看似不起眼的乡村宗祠内,东宝工农革命军总指挥部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东宝地区的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
工农革命军旗帜飘扬
从农民自卫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中国共产党带领东莞人民进入到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篇章。
1927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广东省委在香港召开联席会议。中共东莞县委书记蔡如平出席会议。从香港返回东莞后,蔡如平立即召开中共东莞县委会议,传达广东省委关于继续进行武装暴动的决定,研究在东莞组织工农武装暴动的计划,发动和带领东莞人民与反动派势力坚决作斗争。
次月,中共广东省委委派中共中央南方局军委委员赵自选到东莞,在周氏宗祠召开东莞、宝安两县县委负责人会议,研究通过举行工农武装暴动,配合广州起义。会议宣告成立东宝工农革命军总指挥部,以赵自选为顾问,蔡如平任总指挥、宝安县委书记郑奭南任副总指挥。下辖4个大队:第一、二大队由东莞县负责,大队长分别是周达墀、叶汉庭;第三、四大队由宝安县负责。与此同时,广东省委派陈均平回到虎门,帮助东莞县委组织和发动工农暴动。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武装斗争和军队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东宝工农革命军的首要任务是呼应正在筹划中的广州起义。中共东莞县委认真做好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首先整顿了各支部,并在各区设立巡视员,然后加紧进行各区武装力量的训练和集结。
是年12月1日,中共广东省委发出《紧急通告》,要求各地党组织“立即起来领导农民暴动,夺取乡村县镇政权,最少亦应进行骚动……”东莞县委根据这一指示,立即通知各地工农武装,集结待命,做好武装暴动最后准备。
1927年12月11日凌晨,广州起义爆发,但起义在第三天就遭到失败。由于广州起义比原计划提前举行并很快失败,原定的全省暴动计划因而被打乱,全省大部分地区未能如期举行暴动。当时,广州通往四周的交通中断,中共东莞县委得不到广东省委的具体指示,获悉广州起义爆发的传闻后,在大沙乡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立即举行暴动,夺取莞城及虎门,占领军事要地,策应广州起义。
后传来广州起义失败的消息,东莞县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多数与会者认为,广州起义已经失败,此时若再进攻县城和虎门等地,已经失去牵制敌军配合广州起义的作用;加上集结的农民武装兵力太少,敌军已作戒备和防范,如果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强行攻城,不但会造成惨重的伤亡损失,而且也无法取得胜利。于是,东莞县委决定放弃这次暴动。
东莞工农武装暴动虽然未能如期举行,但它是在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下策划组织的,既鼓舞了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的斗志,也使共产党人和群众看到了团结起来的力量,看到革命胜利的希望。
红色旗帜飘扬,革命斗争不息。
在离周氏宗祠革命旧址不到20公里处的大朗东山庙,也留下了东莞工农武装斗争的印迹,即东宝工农红军领导机关遗址。
东莞、宝安两县山水相连,同扼珠江要冲。1928年5月28日,东莞、石龙、宝安三地中共负责人在东山庙召开联席会议,决定东莞、宝安两县派出武装集结于两县交界的东山,以此为中心,向邻近地区发展,实行武装割据,进行土地革命。东莞、宝安两县负责人随即进驻东山,在东山庙设立领导机关。两县党组织领导的部分武装队伍,也开进东山,党组织按照工农红军建制,对集中的武装进行整编,准备从游击战争入手,扩大红军和赤卫队组织。
红色基因薪火永传
“周达墀是桥梓村第一个共产党员,也是屋厦农会的主要领导人。1927年11月任东宝工农革命军第一大队长。”说到这里,周淑彬倍感自豪。她骄傲于桥梓村拥有的红色名片: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东宝工农革命军总指挥部旧址、屋厦农民协会旧址、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陈列馆、东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1928年3月,中共东莞县委机关迁往万江永泰村。屋厦农会自行解散,但桥梓村仍然是中共组织活动的主要据点之一。往昔峥嵘岁月激荡,红色基因厚植莞邑大地。桥梓村每年都吸引不少人慕名前来参观。据介绍,2015年以来,总计约有7万人次前来这里参观。周国良曾参与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陈列馆筹备工作。他介绍,2015年6月29日,在周氏宗祠举行3个革命旧址牌匾揭牌仪式,中共东莞县委旧址陈列馆开馆。2017年,周氏宗祠申报为东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8年,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成为市红色旅游路线重要景点之一。
在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陈列馆,记者看到红底黄字的“入党誓词”。据介绍,每年约有1万人次来这里,多是来进行党建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同时,跃入眼帘的还有《关于确认东宝工农武装革命军总指挥部旧址的函》。经过多年收集史料和深入考证,2015年,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确认,现存的屋厦周氏宗祠为东宝工农武装革命军总指挥部旧址。
周国良介绍,桥梓村非常重视保护周氏宗祠革命旧址。他指着祠堂前的小广场说,“为了配合革命旧址建设,提升旧址风貌,村党委花了三年时间,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对县委旧址周边部分民居楼进行了立面改造,并促成县委旧址陈列馆前一户村民异地搬迁,村民也因此改善了居住环境。”
实际上,早在1993年,常平镇桥梓、苏坑、下墟三村,便又集资对周氏宗祠革命旧址原貌进行了维修。
而在大朗,现存的东山庙宇是1996年和2009年两次重建的,占地面积191平方米,建有庙堂一间,庙前仍遗留当年供游击队员饮用的流水井一口,井水甘甜可口。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风华,东莞工农革命军旗帜依旧飘扬,红色基因薪火永传。
|
重走红色印迹
重走红色印迹②-东莞工农武装革命旗帜飘扬
https://dgds.sun0769.com 2021年03月11 16:03
编辑:李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