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0月15日   
  
重走红色印迹⑦ -东莞县青年抗敌同志会遗址:抗日烽火燃起,莞邑青年奋起救亡
https://dgds.sun0769.com  2021年03月12 09:03
  莞城老街,一如平时的繁华喧嚣、车水马龙。东莞人民公园闹中取静,依然保留着原有的韵味,还是那副亲切的模样。对许多东莞人来说,那里珍藏着一份特殊的记忆。而对于建党百年风雨征程而言,那里也可以浓墨重彩地记上一笔。
  这个始建于1913年,莞邑境内历史最悠久的公园,也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许多革命志士曾在这里组织活动,留下了光辉印迹。
  记者要去探访的“东莞县青年抗敌同志会遗址”就位于园中,保存完好的革命遗址伫立一方,静静述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也让成长、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牢记民族的苦难、感怀抗日英烈的勇敢与无畏。
  图书馆员成为莞邑抗日青年领袖
  “山不高而四季常青,水不深而一泓青绿。”阳春三月,记者走进东莞人民公园,去探访历史遗址、追忆历史。春日里的公园生机勃勃,树木泛出一片片新绿,湖水也满了,被沿路的浓荫映照得更加碧绿。脚步会不自觉放慢,去感受公园里的鸟语花香。沿南门往左手边直行,不一会,就会看到旁边伫立着的一栋浅黄色外墙建筑,门牌上写着“东莞博物图书馆”的字样。
  这座洋楼别墅式建筑,初看上去并不起眼。走近门厅里,会看到立在左右两边墙上的牌匾,一边写的是“东莞县博物馆旧址”,另一边则是“东莞县青年抗敌同志会遗址”。
  作为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小楼定格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莞邑大地,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在党的领导下,群众抗日救亡团体和抗日武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了起来,星星之火燃起了燎原之势。“东莞县青年抗敌同志会”就是其中的一个,在当时颇具影响力。
  “东莞县青年抗敌同志会的主席叫何与成,是东莞人很熟悉的抗日英烈,是当时东莞抗日青年群众的领袖之一,他曾经在东莞博物图书馆当馆员,东莞县青年抗敌同志会也是于此地成立……”祁凯俊是莞邑风采文化保育服务志愿队的队长,为全面了解莞城红色遗址,他查阅各种文献,请教文史前辈,对这栋小楼的历史很是熟悉。
  他所提起的何与成,从小受家庭的影响,有着坚毅的革命理想。顶替大哥何鼎华在东莞博物图书馆当职员期间,何与成读了不少进步书籍,坚定了革命信念。1934年夏秋间,他为了寻找党组织,到了上海,不久加入共青团,在闸北区委当宣传部长。1935年,他在上海被捕,后被营救出狱。1936年初回到东莞,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此后何与成做过教师,利用假日他和伙伴们一起下乡去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还组织过抗日救国会。1936年下半年,他回到东莞县城,在博物图书馆当管理员,活跃在知识青年中,把邹韬奋主编的《大众生活》等给青年们阅读,有时又向他们讲解一二·九爱国运动的情形,就这样,使得不少青年从这个窗口窥见了苦难祖国的小小斑点。”研究东莞党史颇具知名度的傅泽铭曾在《抗战纪事》一书中记录了何与成的事迹。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感召下,东莞各界纷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12月,中共东莞中心支部通过广泛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国民党东莞当局的支持,发动群众,建立了东莞县青年抗敌同志会(下简称“青抗会”)和东莞县妇女抗敌同志会(下简称“妇抗会”)等抗日群众组织,其中这两个抗日团体会员共有1000多人。
  当先锋大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青抗会”的成长,也有一段故事。拉开历史帷幕,再现岁月风云。
  当时,我党派何与成负责领导“青抗会”,派何佳任“妇抗会”主任,动员青年学生、小学教师和进步青年参加,其中有许多是党员,这两个群众团体实际上是在党的直接领导下统一行动的抗日群众组织。
  “他们经常组织歌咏队、话剧队到街头和乡村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贴标语、出墙报、画漫画,动员群众起来抗日。”祁凯俊介绍,“各种活动都是统一进行,他们一起组织歌唱队每晚集中练唱,到街头演唱和教唱,城里群众纷纷涌来,跟着放声高唱。洪亮激昂的抗日歌曲传遍了大街小巷,鼓舞了群众抗日情绪,他们还组织下乡宣传队、演剧队,深入广大农村宣传抗日救亡,《放下你的鞭子》等街头剧很受群众的欢迎。”
  在那段艰苦的抗战岁月,莞邑青年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成了最积极活跃的抗日力量之一。
  1938年10月5日,日军炮轰虎门要塞,形势遽然紧张,何与成带领一群青抗会、妇抗会会员和爱国青年到国民党县政府请愿,要求武装起来抗日,彰显了强烈的抗日决心和爱国热情。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10月15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及时组织和领导负有抗日热情的青年成立了“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这是我党直接领导下广东最早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之一。
  据悉,“青抗会”等抗日团体的骨干成员,后来大部分加入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走上了抗日战场。
  日军侵华的实物见证
  始建于1929年的“东莞县博物图书馆”,由东莞知名人士邓屺望创建,是东莞第一个博物馆。“1932年开放后,楼下陈列动植物标本,楼上为东莞文库和图书阅览室,藏书两万余册,居省第六位。”东莞人民公园工作人员任健峰告诉记者。
  后来,历经烽火洗礼的小楼成了日军侵华的实物见证。1938年,东莞被日军侵占,博物图书馆成了日军驻兵的营房,所有图书被丢弃,藏品也损失殆尽。
  1959年,东莞县人民政府对该馆进行修葺,改名为东莞县博物馆。1994年1月,东莞博物馆新馆启用,该建筑就一直用于文化场所使用,后来恢复成了博物图书馆。
  “2016年,博物馆启动大规模修缮,以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历史建筑的本来面貌。一楼用于展览,二楼除了常备展,还常举行各种讲座、培训。”莞城图书馆王柏全介绍。
  如今走入其间,会发现小楼分上下两层,空间开阔。楼下正在进行“莞城新春书画作品展”,而楼上则是“黄般若·邓尔雅文献陈列馆”。人们三三两两穿梭其间,感受东莞文脉。
  走出小楼,对面就是东莞人民公园人气颇旺的红桥塘,几棵大榕树枝繁叶茂,亭亭如盖,人们在树下休憩,看鱼翔浅底。孩子们更是快活得不得了,处处欢声笑语,一片安宁、美好的景象。
  很多人开始了解背后这座小楼的故事。“面对侵略者,革命先辈们克服种种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他们的精神永不磨灭。”莞邑风采文化保育服务志愿队曾几次组织“莞城红色遗址”导赏活动,反响很是热烈。“东莞青年抗敌同志会遗址”是其中的重要一站。
  而莞城文化办、莞城图书馆等单位也在全力推进历史遗址的保护和活化工作,传播文化的同时,也穿插有各种革命史迹展览。建党百年之际,更是有重磅展览在规划当中。
  严冬在和煦春风中消退,岁月在艰苦奋斗中远去。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但东莞人民浴血奋战铸就的伟大抗战精神永垂不朽。同时,革命先烈的精神也不断激励着我们,当代青年要心怀爱国壮志,勇担家国重任,争做时代先锋,不断砥砺前行。
  /人物/
  何与成
  何与成(1916-1940),又名何景炎,东莞莞城人,东莞中学初中毕业。1932年至1933年间,在东坑井尾多凤小学教学,和谢勉修、谢阳光等东坑进步青年一起宣传抗日救国,推进新文化教育。1933年春回莞城顶替大哥何鼎华在东莞博物图书馆当职员,这期间他读了不少进步书籍。1934年夏秋间到上海,不久加入共青团,担任共青团闸北区委宣传部长。1935年,他在上海被捕,后被营救出狱,1936年初回到东莞,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创办力行小学,担任校长。该校成为中共东莞县工委和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的领导机关所在地。
  1938年春,他担任东莞县青年抗敌同志会主席,带领广大青年投身抗日活动。同年夏,任东莞县社会壮丁训练总队政训员。受中共东莞中心县委之托,在县国民党上层人物中开展统战工作。1938年10月,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和东莞社会壮丁训练总队副总队长颜奇,带领东莞壮丁常备队第一、二中队以及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一部,在峡口、西湖到京山一线阻击日军,史称“榴花阻击战”。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初任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政训员。1939年4月任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第四游击纵队直辖第二大队政训员。与大队长王作尧率队深入宝太线和宝深线,积极打击日、伪军。
  1940年春,率队东移海陆丰时,被国民党顽军以谈判之名扣押。9月14日,与卢仲夫、罗尧、罗振辉、叶镜源4名干部一齐在惠州被杀害。
 (摘自《东莞抗日实录》,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
 
编辑:李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