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9月19日   
  
重走红色印迹 中共东莞县委、县人民政府遗址:布置支前工作 为东莞解放作准备
https://dgds.sun0769.com  2021年07月27 17:07
  大岭山镇大环村黄围四巷5号庭院为东莞解放作准备 ,一直以来,被当地村民称为“县委大院”。
  提起5号庭院,确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抗日战争时期,曾是游击队的秘密据点;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9月1日,中共东莞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此成立。10月17日,东莞解放,中共东莞县委、县人民政府由大环村迁入莞城。
  时光如流,70多年前的县委、县人民政府遗址已经成为历史,东莞早已撤县建市,并发展成为全国地级市排头兵,是“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世界工厂。
  走进新时代,东莞正在向大湾区先进制造中心迈进。
  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在东莞解放事业中具有浓墨重彩地位的大环村黄围四巷5号庭院,将赋予新的生命力。
■位于大岭山镇大环村的中共东莞县委、县人民政府遗址
 
东莞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
  两株龙眼形如伞,一扇铁门锁庭院……6月1日上午,记者在大环村干部的带领下,从村委会出发转了几个弯,来到黄围四巷5号。
  房屋的主人黄国清特意从莞城赶回来,院内再无他人。院门口两棵挂满果实的龙眼树将庭院遮掩去大半,仅能看见半截屋檐。走进庭院,两间砖瓦结构的民房矗立正中,房屋前是一块200多平方米的空阔禾场。天气虽然炎热,但微风袭来,在龙眼树的遮掩下,夏日在此纳凉再舒适不过。
  黄国清年过古稀,生于 1951 年,家中排行老六。他告诉记者,整个庭院总面积约有 360 多平方米,目前看到的砖瓦房是1974年重建的,原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办公的房屋,是他家的老房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久失修破败。修建时,房屋位置整体前移1米,但房屋结构大致相当。
  房屋围墙上“中共东莞县委、县人民政府遗址”的牌匾,静悄悄地讲述着黄围四巷5号的过往。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随后,南京、武汉和上海等大城市相继获得解放。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后,迅速向华南推进。
  在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粤赣湘边区党委和江南地委先后发出指示,要求各地党组织和人民武装开展政治攻势,分化瓦解敌军。
  为在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做好迎接广东解放的准备,中共江南地委于1949年9月1日发出通令,对东莞、宝安两县的组织和干部分别进行调整,分别成立东莞县委和宝安县委,东莞县人民政府和宝安县人民政府。县委设组织、宣传、政权、青年、妇女等部(委),卢焕光任县委书记、方东任组织部长、袁卫民任政权部长、祝锦龄任宣传部长、莫如任青妇委主任,卢焕光、方东、袁卫民三人为常委,下辖五个区委和莞城总支部;县人民政府由杨培任县长,袁卫民任副县长,下设三个镇,四个区政府。
至少两次在此集中办公
  提起老房子,黄国清的记忆大都来自父亲母亲,老屋不仅是中共东莞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遗址,还是抗日根据地的一个秘密据点。
  黄国清的父亲名叫黄仁宽,23岁参加抗日游击队,是大岭山早期中共地下党员骨干,曾率领武工队深入日伪据点连平锄奸——刺杀汉奸李容水,被日伪军悬赏通缉“三两骨头四两金”。
  1949 年6月,随着武装斗争局面逐步打开,路西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下设三个区,东莞梅长朗为新一区,大岭山为新二区,以及宝安区,辖宝安县游击区。同时,接到上级《关于迎接大军渡江和准备解放广东的指示信》后,大岭山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除了为部队陆续输送两个连的队伍外,更与敌人展开“三天一小战,五天一大战”的斗争,并从内线作战逐步推进到宝太线、莞太线地区,主动出击敌人,实力不断扩大。
  1949年6月20日,中共东宝县委举办东宝地区干部学习班。中共江南地委组织部长、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副政治委员祁烽,在学习班上作《关于接管县城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对东莞县城接管的目的、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要求与会干部注意总结经验,认真学习,出色地做好接管工作。同年 7 月,中共东宝县委在东莞大岭山区大环村开设江南青年公学第二分校,培养入城接管干部。
  黄国清的母亲李东娇生前回忆,东莞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在黄围四巷 5 号他们家中集中办公两次,而且都是在白天。
  1949 年9月底,江南青年公学第二分校学员毕业前夕,祁烽、张如分别向学员作《关于接管城市的政策》和《入城守则及各部门分工职责》的报告。同年10月初,由于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南下到达广东,广东即将获得解放,因此学校让学员提前毕业,全部编入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10月17日,东莞解放,这批毕业学员被分配到东莞县各部门工作,成为入城接管工作的骨干。
在大环村布置支前工作
  1949 年9月,南下野战军到达江西赣州,准备解放广东和华南。根据《华南分局关于支前工作的决定》,中共江南地委成立江南支前委员会,统一指挥江南地区支援前线的工作。
  9月下旬,东莞县委在县委机关所在地大岭山大环村布置支前工作,临时组建东宝支前司令部,从粤赣湘边纵队第一支队第三团抽调部分干部,分别组建石龙、莞城、太平支前供给站。10月6日,祁烽在东莞屏山水口召开会议,进一步布置支前工作。10月7日,东莞县委在大岭山瓮窑召开会议,由县委书记卢焕光主持,研究发动组织群众迎接解放问题。在临时成立的东宝支前司令部和中共东莞县委的领导下,东莞人民有粮出粮、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掀起了支援前线的热潮。
  东莞各区乡党委、政府积极组织群众修桥整路,以保证部门交通运输畅通无阻。同时,在铁路、公路沿线,普遍建立民夫队、担架队,成立茶水站、歇宿站、洗衣组、缝补组和代耕组,并准备了迎军柴、迎军猪、迎军鞋,为南下野战军做好进军的准备。
  10月17日,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从寮步开进莞城,接管国民党县政府以及5个区、3个市镇,接受国民党县警第三大队的留守队伍投降,宣布东莞解放。中共东莞县委、县人民政府由解放区大岭山迁入莞城。其后即出示布告,成立“东莞县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祁烽,副主任杨培、麦定唐、卢焕光。约 3 天后,县政府组织了庆祝解放大会并游行。游行队伍载歌载舞,群众万人空巷,炮仗之声不绝,场面十分热烈。
  东莞是革命老区,有光荣传统,经过 8 年抗战、3 年解放战争的艰苦奋战,终于赢得解放。从此人民翻身做主人,建设新家园。
 
(东莞日报记者 吴金华/文 郑志波 摄图)
 
编辑:李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