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朗巷尾村的南石陈公祠,由砖木石构成,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门口两边“颍川派远义井源长”8个鎏金大字讲述着巷尾村陈姓宗族的源远。
在抗日战争时期,东莞新一区抗日民主政府(以下简称“新一区政府”)曾设在南石陈公祠。新一区政府发动群众,配合部队作战,筹款、筹粮支援部队,书写了一段光荣的历史。红石诉说历史,青砖见证荣光。
■位于大朗巷尾的南石陈公祠。图为南石陈公祠外景
东莞新一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红石筑基、青砖砌墙,木制的梁架,鳌鱼花脊装饰的屋檐,构成了一座三间三进的古朴建筑。南石陈公祠总占地面积969平方米,其中祠堂面积308平方米。
巷尾村原宣传委员陈树明介绍,南石陈公祠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在清道光四年一度重修。进入新世纪以来,巷尾村遵循“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再度对南石陈公祠进行了修缮。祠堂里墙壁上东莞新一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的简介,将来访者带入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党史资料显示,1944 年春,东江纵队派出赵督生、卢鉴明、古海生等 督 导 员 组 建 抗 日 民 主 政 权 。1944年3月,驻大朗的伪军在黄猄坑战斗中惨败,又遭到东坑游击小组的袭扰,没几天就撤离了大朗。赵督生、卢鉴明于是随部队进驻大朗地区,宣传发动群众,组建民主政权,先后建立四个乡级政权。
1944 年 5 月 15 日,路西新一区抗日民主政府正式在大朗巷尾村南石祠堂宣布成立,由赵督生任区长,卢鉴明、古海生、陈鉴泉等为区员。同年6月,新一区政府梅长塘办事处成立。
1945年3月,原在寮步的新三区抗日民主政府撤销,其管辖的寮新乡、普治乡、温塘乡、寮旧乡、良横乡、石埗乡合并到新一区。
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有59人
新一区政府成立初期,三面受到敌人的威胁。为此,新一区政府成立莞樟线“抗日联防委员会”,建成一个常备中队,配合部队执行任务。
为宣传发动群众,新一区先后成立“妇抗会”“农抗会”等,进行抗日斗争,发展生产。1945 年 1 月,新一区成立民兵大队,平时维持社会治安、保护生产,敌伪来犯时,配合部队作战,新一区参军的有360多人,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就有59人。
为了领导人民恢复生产,1944年6月10日,新一区成立生产建设委员会,积极推销生产建设公债,发放农贷,指导生产。很多开明人士不仅带头认购公债,还动员亲友认购,全区购买公债5000万元,超额完成任务。新一区还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减轻农民负担。
新一区人民经过一年多艰苦奋斗,终于度过灾荒,恢复了生产。1944 年和 1945 年,新一区夏收都夺得了丰收。
在抗日战争中,新一区不仅在支前、扩军、建政、发展经济方面在路西东宝地区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且对支援部队筹款、筹粮也起到很大作用。
巷尾村走出的抗日战士
“巷尾村有很多人参加了抗日战争,最出名的是陈鉴泉,是我们村的骄傲。”陈树明谈起新一区抗日民主政府区员陈鉴泉这样说。
抗日战争开始后,陈鉴泉投身抗日救亡工作,1939 年 8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1年8月,陈鉴泉参加东江抗日游击队,任东莞游击区中山书院总务、三大队政工队队员、宝安乌石岩交通站站长。1943年冬后历任东纵三大队巷尾情报站情报员、东宝解放区安和乡乡长、新一区区员。
抗日战争结束后,陈鉴泉随部队北撤山东。1947年冬调到两广纵队,曾参加豫东、济南、淮海三大战役,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
陈鉴泉的夫人林文也是一位革命者,1941 年 8 月,林文参加东江抗日游击队。其间与陈鉴泉结为夫妇。
1943年冬后,林文以教师职业掩护做情报站工作。1945 年担任地下党大朗支部书记,年底根据党组织的安排撤退到香港。1946年6月,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烟台。从1947 年至 1950 年,历任两广纵队政治部组织部干事等职。
历史已经远去,红色精神永传!巷尾村宣传委员陈耀华介绍,为了保护红色遗产,传承红色基因,2019年,大朗镇对“东莞新一区区府遗址”完成了立牌。
(东莞日报记者 范德全/文 陈帆/摄图)
|
重走红色印迹
重走红色印迹 南石陈公祠:红石诉说历史 青砖见证荣光
https://dgds.sun0769.com 2021年08月09 15:08
编辑:李建明